【学史明理】经贸学院学习党史第十六课:经贸学院开展“红歌赏析、回顾党史”活动
发布人:经济贸易系  发布时间:2021-03-23   浏览次数:135

3月23日上午,经贸学院党总支在晨习会上开展了“学史知史、立德力行”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红歌赏析、回顾党史——《十送红军》”,全体行政人员参加。活动由党总支副书记龚云主持。

《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如“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学习后,党总支书记李繁表示:《十送红军》体现了军民情深似海,泪水同流的真挚情感。整首歌曲调流畅清婉,词句通俗,包含了当地的俚语和方言,旋律生动传神,表达出红军转移时,人民送别红军时的难舍难分。在那个时代,红军走过了艰难困苦的长征路,为了民族,为了人民,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作为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之路。一切以服务师生、关爱师生为宗旨,方能在征途中与师生建立鱼水之情。

党总支副书记龚云表示:《十送红军》歌声响起时,我的思绪就会不由自主地飞到电视剧《长征》中那一幕幕战火纷飞中,红军官兵们与善良淳朴的老百姓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情如鱼水的动人场景,使人深深的沉浸其中。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靠得是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党员,要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教育学生,服务学生,依靠学生,把党的先进性真正落实到改革和实践中。

学院办公室主任邓彩云表示:《十送红军》,一首耳熟能详难忘的歌曲,再次回忆起老百姓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的场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对红军革命战士的真切情感,铭记于心,在工作岗位上增强责任心,立足岗位本职工作,努力奋进!

学工办主任黄小奇表示:今天欣赏了《十送红军》,领会了江西语言的特色,也收获了革命种子在广大人民心中广泛传播的感动,我们知道,文化作品是广大人民劳动实践的凝练,也是其精神世界的体现,从《十送红军》的歌曲中可以看出红军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和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作为也需要“走心”,才能起到应有之效果。

辅导员吴海英表示:《十送红军》民歌就出自镇巴与四川通江交界的西乡街(两河口),歌颂党和红军、歌颂翻身解放,积极参加红军,反映了军民亲如一家的关系。红军走后又产生了怀念党和红军为内容的歌谣,增加了新的思想,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使陕南川北地区的民间歌谣,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使党组织永葆活力。

教务员陈靖云表示:今天欣赏了红色歌曲《十送红军》,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够红得如此绚烂和持久,其实是因为人们内心对于敌人的仇恨和对于红军的期待。在这首歌中的歌词,我看得出当时军民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红军像鸿雁一样,有着远大的理想,乡亲们舍不得才出现十送。

辅导员陶智祥表示:今天欣赏了红色歌曲《十送红军》,歌声悠扬而凄婉,表达了民众对红军的不舍与期盼;作为党员要发扬当代的 “新红军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创新,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自发自觉做好本职工作。

辅导员陈晓艳表示:今天欣赏了红色歌曲《十送红军》,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作为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助学生学生成长成才。

学习党史课现场照片



(经济贸易学院 文/郑钰美 吴海英 图/郑钰美 审核:李繁)